我是个广州市民。
  今天一大早起来,朋友圈为两个事转疯了。
  一波朋友,忙着抢购双黄连口服液。
  病急乱投医的,甚至连双黄连月饼和禽用双黄连口服液,都给抢购一空。
   △ 2020开年迷惑行为
  而广州的小伙伴,则在忙着预约抢口罩。
  本来这是件好事。
  为了方便抗击肺炎,广州市政府推出了穗康线上系统。
  其中就包括口罩购买预约入口。
    只需要登录小程序,市民就能预约口罩。
  第二天凭身份证和预约号,去广药旗下的79家门店购买。
    正当大家跃跃欲试,想要抢一波口罩时,
  却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。
  明明早上宣传时,写的还是每人可以领取5盒,或者50个口罩,
  全广州79家药店都可以买到口罩。
    到了晚上预约时,突然就缩水了,
  说好的50个口罩,怎么就变成了每人只能领5个口罩了?
    而传说中的79家药房,也只剩下了……7家。
  两位数变个位数,这是在玩文字消失游戏?
  不过嘛,公告也说了,这是试点,陆续会有更多药店加入。
  暂且原谅一下它吧。
   △ 只开放了7家药店
  买,还是不买,成为摆在广州人民面前的难题。
  不买的话,就只能看着口罩从自己的眼前熘走;
  买的话,每个人,只能预约5个口罩。
  而出门,又需要消耗1个口罩。
  按我小学水平的算术来看,一来一回不就只剩下4个口罩?
 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,极限一换四操作?
    大多数人,还是选择了后者。
  毕竟,4个口罩也是口罩。
  本来,没有口罩一直宅在家里也没啥毛病。
  但转眼就是返工期,总不能啥也不戴就出门吧。
  面对这种情况,我身边已经有亲友准备投靠双黄连了。
    然而,真等到大家开始抢口罩,才发现:
  口罩不是你想买,想买就能买。
  有资格预约口罩的,仅限于荔湾、越秀、海珠、天河四个区。
   △ “尊贵的”城四区居民,请接受我的仰视
  当我问家在番禺区的朋友,有没有抢到口罩时,
  她卑微地回了我几个字:我家不是罩区房。
    这一瞬间,我终于明白了,为什么买房一定要看地段。
  不然,到时候连口罩都没资格抢了。
  然而,即使有资格购买,也并不意味着能抢到。
  据昨晚参与抢购的朋友说,从进入小程序开始,就不断卡顿。
  连续提交了十来次,都以失败告终。
    经过反复试探,大家才发现其中奥秘。
  原来是系统出了BUG……
  没关系,毕竟新系统刚上线,10086以前不也老崩溃吗?
  预约开始前登陆过小程序的,删除小程序重新登录。
  这样,就能顺利的在系统中提交个人资料。
   △ 资料来源于@花城FM
  在提交完预约之后,并不是万事大吉。
  想要拿到买口罩的资格,你还得,
  摇 号。
  没想到吧,人生第一次摇号。
  不是摇房,不是摇车,而是摇口罩。
    经过九九八十一道关卡之后,能中者万里挑一。
  我问了一圈,身边目前没有这样的天选之子。
    微博上也有网友表示,与其相信能预约抽中,更愿意去买双色球。
    还好,大家暂时表示情绪稳定,没有想要骂娘的打算。
  反正当初摇车牌也没到自己,这回抽不中也很正常吧,呵呵。
    况且,就算是摇中号,也不一定是好事。
  口罩发放的消息传出后,7个定点药房门口都排起了长龙。
    由于谣传有口罩发放,北京路的采芝林药店前,更是排起了百米长队。
  因疫情而冷冷清清的北京路,一大早挤满了人。
    还记得钟南山前段时间叮嘱的吗?
  不要出门,不要出门,不要出门!
  这种人员密集场所,简直充满危机。
  OMG,这要是有一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,不得全场遭殃?
  为了4个口罩,跑到这种场合,算不算得不偿失呢?
    虽然广州政府最开始可能是好心。
  但现在的行为,究竟对疫情有好处,还是会造成负面影响。
  谁也不好说。
  但令我意外的是,我本来是想吐槽这次预约口罩事件,做的太次。
  没想到中午时分,各个定点药房就开始发出信息:
  无需现场购买,直接快递送货到家,减少人群聚集。
    市政府的通知短信,也发到了中签市民手机上。
    几个定点药店门口,也张贴了告示规劝街坊邻居:
  没有预约成功,即使来到现场,也无法领到口罩。
  各位没有预约成功的街坊,不要在此等候。
      从昨晚收到群众吐槽,到上午整改,总共花了半天时间。
  广州市政府这反应速度,我得给个大拇指。
  从小我爸就跟我说,做错事不要紧。
  重要的是态度,重要的是不再犯同样的错误。
  尽管广州预约口罩事件,出了不少小纰漏,但至少跟进措施很及时。
  这速度,这态度,某些屡教不改的所谓“公益机构”,真应该多学学。